即時貼心提醒
今晨氣溫明顯轉涼,加上陰雨綿綿而又濕又冷!
提醒家中有過敏兒的家長,孩子早上起床時,可用溫熱毛巾按敷鼻子, 並馬上加件外套保暖,避免因孩童接觸冷空氣,易噴涕鼻水齊發!此外,室內應開除濕機加強乾燥,減少孩童因濕冷空氣而啓動過敏源。
最近門診中,除了腸病毒流行與過敏性鼻炎以外,氣喘病患也明顯增多!主要最近季節交替、天氣突然濕冷即為好發期!假如孩童晚上睡覺時夜咳不止、呼吸不順導致睡眠中斷的坐起來、發出咻咻咻喘鳴聲,都是氣喘發病症狀,請趕緊到醫院就診!切勿拿家中剩下的感冒藥亂投藥,或許孩童吃下感冒藥有得到短暫舒緩,但喘鳴聲與呼吸不順依舊,氣喘患者延誤就醫時間是很危險的!
最近氣候不穩定,孩童不僅容易感冒,甚至易引起氣喘、過敏發作,對內--室內加強開除濕機、空氣清淨器,減少抽菸與拜拜拿香的菸害;對外--外出時,除了戴口罩保護口鼻,氣喘兒更要加強頸部保暖,記得在脖子外加條圍巾或穿上高領內衣保護喉嚨。內外雙重防護,孩童健康不生病!
請鎖定下一篇,將詳談氣喘兒的治療與預防
- Jun 23 Mon 2014 14:36
氣喘提醒
- Jun 23 Mon 2014 14:31
小孩生病,為什麼要看兒科醫生?
小孩生病,為什麼要看兒科醫生?
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是句廢話....但看錯醫療科別, 可能是造成許多小病人病情耽誤的原因之一!
看似簡單的感冒症狀, 如流鼻水、咳嗽、嘔吐、發燒...發生在兒童身上可能隱含了肺炎、腦膜炎、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的危機!
兒童疾病種類特殊, 最重要的, 就是兒童疾病病程變化快速, 兒童就診一般大人的《五官》科,假如診治醫生未曾接受過完整的兒科專科醫師訓練, 便難以做出全身性整體的醫療評估, 包括心,胸及腹部聽診,身上皮疹及出血點的視診, 甚至淋巴結或肝脾之觸診等詳細身體檢查。
就如之前提到過的川崎症, 同樣都有普通感冒症狀的發燒, 但不是只有觀看眼耳鼻喉等五官而已, 還要觸摸頸部淋巴結、聽診心肺音與按壓肝脾有無腫大、診視身上的皮疹與手指的紅腫、甚至觀察左手臂先前卡介苗注射處的發紅, 才不至於誤診而延遲治療的黃金期;
又例如, 小小孩的玫瑰疹, 起初幾天只是高燒不停, 外觀喉嚨都看不出什麼異狀, 有經驗的兒科醫師會根據年紀以及臨床症狀, 來推斷此病症, 等身上疹子出來, 燒也漸退 , 便能確定此診斷;另外, 如何看出兒童腸病毒感染是否危急、如何分辨扁桃腺化膿為細菌或病毒感染......這都是兒科醫師每天要面對的問題, 而不是受訓幾個月就可完全了解的臨床技能。
- Apr 23 Wed 2014 16:56
談 川崎症!兒童也會心肌梗塞?!
|
- Apr 18 Fri 2014 15:22
談 腸病毒的症狀與預防方法
談 腸病毒的症狀與預防方法
四到六月是腸病毒高峰期,馬上來談談腸病毒!
請注意腸病毒有以下徵兆--
1. 孩子抱怨喉嚨痛,或突然一直流口水,有可能是腸病毒徵兆:腸病毒會有口腔潰爛,但通常不是肉眼易見的嘴巴破洞,而是深及咽喉上鄂的潰瘍。
2. “腸”病毒指的是此病毒感染是經由腸胃道進入人體,而不是指有腸胃道方面的病症:許多人會以為腸病毒就是腸胃道問題,因此小朋友上吐下瀉,家長常緊張以為是得到腸病毒,其實會造成上吐下瀉的腸病毒比較少。
3. 腸病毒大都不可怕,但假如有以下早期重症徵兆,即應“及早就醫”:不止一次的持續嘔吐;夜晚睡覺時肌躍型抽蓄超過八次,通常發生在快睡著的時候,類似受到驚嚇時的突發性肌肉收縮;體溫正常卻還是嗜睡或意識不清、或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,只要有其中一項,就應立即送往大醫院治療,以免錯過黃金時間。
- Apr 17 Thu 2014 14:20
談 喉嚨發炎
談 喉嚨發炎
小朋友發燒生病去看醫生時,許多家長的疑問就是『喉嚨有沒有紅?扁桃腺有沒有發炎?是感冒嗎?還是流感?』所謂的「喉嚨發炎」、「扁桃腺發炎」、「感冒」、或「流感」這四種病症,不僅是一般民眾,甚至醫護人員也時常混淆不清...
『喉嚨』指的是『咽喉腔』,張開嘴巴看到的大部份是咽部,往下一點接近聲帶的部位則是喉部。扁桃腺位在咽部的兩側面,是咽喉腔的一種淋巴組織,有製造抗體,抵抗病原菌侵襲的功能,扁桃腺生下來後,逐漸增大,一直到四歲時最大,同時發揮最大的功能,以後就隨年齡增加而功能逐漸衰退。當咽喉有發炎現象時,醫師就會說是咽炎或咽喉炎,有些醫師在發現病人扁桃腺有紅腫及化膿時,才會比較強調是扁桃腺炎。
「感冒」是自鼻腔、咽喉、支氣管甚至肺部的呼吸道急性發炎疾病的總稱,病毒感染佔90%以上,如腺病毒、呼吸融合病毒、鼻病毒等200種以上,症狀通常較輕微。而「流感」是專指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,症狀通常較嚴重,流行規模大,甚至會發生併發症而致命。一般而言,感冒會先喉嚨沙癢或痛,接著打噴嚏、流鼻水、然後有咳嗽,只有嬰兒或小孩比較可能發高燒。一般若能多休息、多喝水、症狀通常持犢至5~7天即消失。而流感發病時會頭痛、喉嚨痛、高燒、畏寒、四肢痠痛及全身倦怠,持續甚至有1~2週之久。
- Apr 17 Thu 2014 14:15
功能性心雜音
『心雜音』是指血流因為各種原因,在心臟內所產生的雜音;一般在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即可聽見。但有一部分的心雜音,可在沒有心臟疾病的正常小朋友身上發現,就叫作「功能性心雜音」。
「功能性心雜音」就是在結構正常的心臟內所產生的吵雜血流聲。據統計,可在80%的小朋友身上發現,尤其是在3-4歲時。這通常和心臟血流量的增多有關,例如在發燒、運動、貧血、興奮等情況下,特別容易產生。「功能性心雜音」出現在心臟收縮期,通常聽起來較柔和、有韻律感,尤其在平躺時更容易聽見。有「功能性心雜音」的小朋友,其心電圖和心臟超音波檢查報告,大部分都是正常。
另外,有一種功能性心雜音發生在嬰兒期,尤其是早產兒,因肺動脈分支管徑較狹窄而引起,在醫學上稱為「週邊肺動脈狹窄」。臨床上不會有餵食困難、呼吸急促及體重過輕的現象,而且大多會在六個月之後,因肺動脈分支的管徑變大之後而自行消失。
有「功能性心雜音」的小朋友,其生長發育、日常活動,都和一般人無異,平日也不會有發紺、呼吸困難、胸痛、胸悶、心悸、肝脾腫大、四肢水腫的情形,若臨床醫師不能分辨是否為功能性心雜音,或家長發現小朋友有任何異狀時,仍要尋求小兒心臟專科醫師診治。
- Apr 17 Thu 2014 14:14
預防腸病毒
腸病毒高峰期!記住333原則!
四月開始,氣候回溫,春暖花開,卻也是腸病毒活躍的季節。呼籲家長記住333原則,也就是3歲以下、發燒3天、有3大症狀:「抽搐、嘔吐、昏睡」,就要立即就醫。
正確洗手是防範腸病毒的基本功,尤其出入公共場所,大人小孩勤洗手可有效降低腸病毒傳播機會。另建議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提高抵抗力。
如有身體不適,請務必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儘量在家休養,避免傳染他人或導致群聚發生。若有嗜睡、肌躍型抽搐、持續性嘔吐、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,應儘速至醫院就醫。
病童也要遵從學校規定請假休息,多喝開水,家中若有第二個或第三個小孩,容易交互感染,更要特別留意。
請大家告訴大家,把握333,一同對抗病毒,美麗的四月,就該全家健健康康,攜手享受春陽花季帶來的幸福感受!
- Apr 17 Thu 2014 14:13
腸病毒與水痘的群聚感染
最近請持續注意腸病毒與水痘的群聚感染。
每年一到五月是水痘流行期;腸病毒以四月到九月為主要流行期!衛生局請家長及學校加強防範。已有181人感染 27人住院!
衛生局指出,依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,今年一月以來,國內已監測到二十六起疑似水痘群聚,而小學就佔六十七%。
衛生局指出,水痘原是一種兒童期的高傳染性疾病,大多發生於十二歲以下兒童,但近年十三到十八歲的患者有增加趨勢。
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,屬於高傳染性疾病,可經由皮膚接觸、飛沫、黏膜分泌物等途徑傳染,經診斷為感染水痘者,則需與其他健康者適當隔離,而接種疫苗是預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。
衛生局指出,今年受氣候影響,腸病毒高峰期有提前趨勢,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,主要經由水或食物污染或飛沫、咳嗽或打噴嚏傳染,亦可經由接觸病人分泌物而受到感染;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感染,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輕微症狀,常引起的症狀為手足口病、疱疹性咽峽炎。
有些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,包括無菌性腦膜炎、病毒性腦炎、心肌炎、肢體麻痺症候群、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情形,呼籲家長小心防範。
- Apr 17 Thu 2014 14:09
青木瓜與山藥多吃不利長高!
長高的三大因素是飲食,運動和睡眠。早睡、多動可以幫助長高,但是該吃什麼,迷思則不少,有人以為多吃鈣質會長高,其實是錯的,鈣只是提供原料,讓骨骼變硬,並不會直接促進身高。
什麼樣的食物最能促進長高?根據丹麥哥本哈根針對該城市學童一項飲食的大型研究,從6歲開始追蹤7年發現,蛋白質攝取量高的兒童長得好,進一步分析,蛋白質其中的精胺酸和長高最有關聯,因為精胺酸能刺激生長激素分泌,然後作用到骨骼的成長板,使腿骨增長。在食物中,植物性蛋白質,以核果類和豆類最多;動物蛋白質則以蝦、魚等海鮮類和雞胸肉、豬肉為主。不過,醫師提醒,飲食以均衡為原則,過度偏食某一成份並不正確。
想高人一等,有些食物最好少吃!例如,青木瓜和山藥,有類似女性荷爾蒙的作用,必須等到身高固定之後,才能開始吃;而高油脂食物,容易溶解環境荷爾蒙,不利身高繼續向上發展;糖水飲料喝多了,導致肥胖,對生長激素反應變差,也不利長高。
唯有均衡飲食,多吃優質蛋白質食物,少吃高油、高糖食物,用自然的方式,不必注射生長激素,就能夠發揮潛能,長到最高點。